当资产配置遇到指数增强

資產配置,聽起來是個很專業的詞,但其實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把儲蓄的錢存銀行,還是買貨幣基金,抑或是大部分用來投資股票市場,都是一種資產配置的決策。合理的資產配置決策是實現家庭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除不動產外,大部分投資者可配置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貨幣、黃金等這麼幾類資產。基於“收益與風險呈正比”這一投資的基礎規律,如果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須承擔更大的波動和風險。但即使是對於最保守的投資者,我們也不建議其配置低波動固收類資產,因爲不承擔風險反而是大風險,由於通脹的存在,錢將越來越不值錢。而至於每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則跟配置者本身的風險偏好有很大關係。

舉個例子,假如預期能承擔5%的資產波動,一箇合適的配置比例大約是10%的滬深300、10%的中證500、10%的黃金、70%的固收類,那麼按照2005年至2019年6月底的主要金融資產年化收益率計算,該組合的模擬年化收益約爲5.85%。

顯然,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對這樣的模擬收益並不滿意,在資產配置的框架下,有三種途徑可以幫助提高組合模擬收益:

種方式,提高波動率的容忍度,適當加大對歷史年化收益較高的資產的配置;第二種方式,對於波動大的資產,主要是股票類的資產,做的進入退出的判斷,在股票指數處於低估值區域(比如低於歷史30%分位數),通過定投的方式增加股票資產配置,在股票指數處於高估值區域(比如高於歷史70%分位數),通過定出的方式減少股票資產配置,其他時間則以持有策略爲主,因爲長期來看股票價格都將由業績驅動,估值則呈現出均值回覆的特徵,所以這樣的方式勝率是很高的。

種方式要求配置者改變風險偏好,第二種方式要求配置者有的專業判斷能力,操作也要有的紀律性。

還有第三種方式,不需要配置者改變風險偏好,並且也能結合第二種方法使用,那就是將資產配置組合裏的股票指數替換成有超額收益的指數增強產品。

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是股票市場裏有代表性的寬基指數,分別代表大盤藍籌風格和中小成長風格,所以做資產配置,一般都假設能拿到指數的基礎收益,即所謂的BETA收益;而專業的投資機構,通過專業的投資方法,能獲得的超過指數基礎收益的部分,則是所謂的ALPHA收益。

假設還是維持5%波動率容忍度下的資產配置比例,如果配置的滬深300相關產品可以獲得約5%的年化超額收益,中證500相關產品可以獲得約8%的年化超額收益(注:根據過往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增強產品平均年化超額收益率估算),那麼滬深300資產和中證500資產的預期年化回報則可上調至約15%和約19%,上面例子中同樣的資產配置比例方案,將指數替換成相應指數增強產品,該方案的模擬年化收益則可調整至約爲7.12%。

假如風險容忍度稍微高一些,8%目標波動率之下的資產配置方案,對應約18%的滬深300、16%的中證500、10%的黃金、56%的固收,配置指數的模擬年化收益約爲7%,而配置指數增強的模擬年化收益可調整至約9%。

而如果用來替換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指數增強產品,能夠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那麼配置者能夠獲得的長期預期收益又將進一步提高。

除了系列指數增強產品,我們也在做一些實踐,提供給大家另一箇更“懶”的方法實現對股票資產的配置。如直接把滬深300增強模型和中證500增強模型配置在一箇產品中,並且會通過倉位管理系統進行的倉位調整,力爭通過選股模型的超額收益和的倉位管理能力,爲投資者實現長期有競爭力的回報,相當於是在一箇產品裏把第二個方式和第三個方式,通過專業的方法都進行了實踐。

发布于 2024-09-17 01:09:37
收藏
分享
海报
53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