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包括哪些画种

國畫的畫種多種多樣,包括了文人畫、民間畫、動物畫、扇面畫、工筆畫等等。每一種畫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表現形式,反映了我國繪畫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國畫包括哪些畫種

文人畫:

系我國繪畫史上的一箇專稱,也稱“士大夫甲意畫”。用書卷氣作爲一箇評畫的標準,意指詩意畫或稱詩卷氣。其作品大都取材於山水、古木、竹石、花鳥等。

表現手法以水墨或談設色寫意寫爲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維、元倪雲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

他們的畫大多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好畫後又大多在畫中題詩,或以詩作畫,故以表達畫意,亦以畫表達詩。被人稱爲詩情畫意。

宗教畫:

取材於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於宗教宣傳的繪畫如道教中表現神仙的畫像,佛教中表現佛本生故事的繪畫,我國道教題材的繪畫早在魏晉時代就有專門關於神仙和傳說中故事場面及神仙形象的繪畫。

佛教繪畫興盛於中古時代的印度,後流傳入我國(隨佛教流傳)後,逐漸被我國古代畫家用我國繪畫的形式描繪而形成了我國特色佛教繪畫。

院體畫:

我國唐代已設徐詔、供奉等。五代時,西蜀、南唐設置畫院。宋代設翰林圖畫院,選優秀畫家,爲皇室宮廷服務。

歷代畫院裏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筆沒色,整細緻、富麗堂皇,構圖嚴謹,色彩燦爛,有的有較強的裝飾性,稱之爲院體畫。

民間畫:

在國畫中指除專業畫家、文人畫家等之外的,專以繪畫爲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習俗而從事繪畫的街頭藝人所作的種種畫作。其作品傾向豔麗甜俗細膩,不同於專業畫家、文人畫家,所作的畫作較爲講究詩意,畫境等文化內涵。而爲一般文化層次的平民喜愛。

民間畫又稱匠人畫,比起院體畫缺乏嚴格的技巧訓練;比起文人畫,缺乏文學和理論修養。但是,它有些又趨於樸實、熱烈某些優點也是文人畫與院體畫所不及的,也有時爲文人畫和院體畫所吸收。

動物畫:

在國畫中以動物形象作爲藝術語言,以表達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種感情的一種繪畫,描繪的題材很廣泛,凡動物均可入畫,但主要對象爲人們常見的家禽、家畜和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

動物畫不要求維妙維肖,允許誇張與變形,但要有個性,要能引起觀衆的共鳴和生活美的聯想。

扇面畫:

在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爲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爲便於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叫團扇和摺疊式的叫摺扇。

淺絳山水畫:

我國山水畫中的一種沒色技巧。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爲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幹溫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後,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稍失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最後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

系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爲主,表現山石樹木的蒼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勾以金石,這樣的山水畫又稱金碧山水。

青綠山水始創於唐氏的李思訓,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

沒骨(法)畫:

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據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這樣畫法始於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

其實始於黃筌,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洞天清錄集》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注:在我國古代粉即是色),這即“沒骨畫法。”

工筆畫:

我國畫傳統畫法之一。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準確形象爲準則。相對於“寫意畫”。(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大意爲原則)而言。

總的來講,工筆畫用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主題畫:

在國畫中,畫家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人物、場景、題材展示給欣賞者的地位、社會和人生的某種看法或感想。或對某些歷史故事事件的等的形象與場景的形象刻劃與再現等。

具有一定的再現性,真實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畫的立意比較明確。時間、事件等較爲明晰。

寫意畫:

國畫傳統的畫法之一,相“工筆畫”而言,用豪放、簡練、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界畫:

我國繪畫很特色的一箇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顧愷之有“臺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

到了隋代,界畫已經畫得相當好。《歷代各畫記》中評展之虔的界畫說:“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評董伯仁的界畫,贊他“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宮苑圖》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鵬,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

現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是目前我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宋代的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等。

指畫:

我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的畫法。即以畫家的手指代替傳統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別有一種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稱爲指畫。歷史上清高其佩近人潘天濤,洪世清所作指畫作畫作品其影響較大。

山水畫:

系國畫特有的畫種之一。在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山水畫,是稟愛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所以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無窮的妙趣。

從六朝到唐山水畫家雖然很多,但他們的筆法,位置卻很古拙。到了李思訓、王維、張等便較爲完善了山水畫的畫理、畫法,章法(構圖),漸形成了我國山水畫的面貌。

五代的荊浩、關同更有新的創新,一流陳規舊習。出現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寬、李成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山水畫法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境界。

花鳥畫(花卉畫):

系我國繪畫門類中特有的一種繪畫畫種。以描繪花卉、竹石、鳥蟲等爲作畫主體。在我國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現了簡單的鳥魚圖案,可以作爲我國最早的花鳥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東晉、南朝宋時畫在絹帛上的花鳥畫已逐步形成了獨立的畫料。到了唐代,已趨成熟,出現了以工筆勾填畫風豔麗的邊鸞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

五代時發展有兩,即“徐、黃二體”。一宗徐熙、一宗黃鑑。明代沈啓南、孫雪居等。涉筆點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逕,經清石濤到“楊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詩、書、畫三絕。

小品畫:

系國畫畫家比較自由抒情作品,隨意之作,往往在藝術水平達到較高境界。其原因大概是出於在思想上沒有過多的拘束,絕屬隨意發揮所致。

水墨畫:

在國畫中,以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爲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爲濃墨、淡墨、幹墨、溼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爲“墨韻”。而形成水墨爲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彩墨畫:

在國畫裏,以“水墨畫”爲基底,在其上敷色、點彩,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較爲豐富、明快、鮮亮。

小白如何學習入門國畫

一、首先學習國畫需要用到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好的工具是入門國畫的當務之急,下面將列出工具清單供大家參考:

1、筆:根據筆毫不同大致可以分爲狼毫筆和羊毫筆、兼毫筆。筆毫多爲動物的毛髮,當然也有用小孩的頭髮作爲筆毫的,這種被稱爲“胎毛筆”。其他的諸如熊毫、鼠須等都是用的動物的毛髮。

2、墨:可分爲墨汁和固體墨。現代人多用墨汁,古代人基本用的是固體墨,這個看個人喜好。

3、紙張:分爲宣紙和元書紙,初學者多用元書紙學習作畫。元書紙有一箇好處是對於墨的滲化不是太大,便於初學者掌控,紙張顏色偏古雅,受到大衆喜愛。

4、顏色:多用錫管裝的國畫顏色爲主,馬利和青竹的牌子皆可。

5、此外還需要平整的桌子和氈布鋪在上面用來吸掉作畫時從紙下面滲透出來多餘的墨汁。其他的筆洗和調墨和色的盤子也可以在家中的廚房中找到替代品,不必過於講究。

二、臨摹要大膽下筆,不要怕畫壞,面對臨摹的對象要先從局部開始臨寫,慢慢的把握住作品的基本筆法,和用墨用水。

例如畫花鳥學會畫“四君子”(梅蘭竹菊),四君子中可以先學習蘭花和竹子的畫法,準備《芥子園畫傳》裏的蘭譜和竹譜進行系統的基本練習,從一朵花一箇竹子開始練習。

所爲“一通百通”,就是要我們先集中注意力專攻一二種對象,不要總是見異思遷,剛開始還是要像談戀愛一樣從一而終。這樣解決一箇問題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碰到了困難也不要氣餒。

三、在動手之前,還有一箇閱讀範本的階段。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是我們要對征服的對象要有一箇大概清楚的瞭解,這樣我們動手作畫纔會有的放矢,仔細分析畫面的意境、構圖、用筆。

在下筆臨摹的時候,不要想着一下子就畫一張完整的作品,要從局部先去體會作品的用筆和構思。

一筆一筆的去臨寫,造型和筆法儘量忠實原作,局部的臨寫需要一箇過程,其中要反覆的去計較,不要囫圇吞棗,等到功夫純熟就可以臨寫整張的作品直至博覽羣畫的境界。

四、在臨寫上、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來學習。有的網友喜愛山水就可以選擇山水畫方面的範本,有的喜歡花鳥畫或者人物畫的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範本。

學習範本通過臨摹的方式,“臨摹”這個詞是兩個詞,分爲臨和摹兩個階段。摹,就是用透明的紙放在繁華上進行“照葫蘆畫瓢”地把對象的形象勾摹下來,例如神龍本蘭亭序傳說是馮承素勾摹下來的。

臨,就是把範畫放在旁邊,一點一點照着畫,努力畫的和範本一樣的過程。

孩子喜歡國畫,如何提高國畫的創作水平

首先,提高國畫的創作水平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通過大量的繪畫訓練和反覆地觀察和模仿,不斷豐富自身的繪畫經驗,並掌握更多的技巧和表現手法。

此外,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抓住美好的瞬間,讓生活中的事物成爲自己畫中的素材,這是國畫創作的源泉。

其次,閱讀大量的國畫作品,尤其是名家之作,借鑑前人的藝術思想,汲取他們的創作經驗,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國畫,也有助於我們提高審美能力和構圖能力。

同時,嘗試將現代元素融入到傳統的國畫創作中,既要傳承傳統文化,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最後,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的觀念和創意,不斷嘗試新的表現手法,打破傳統的束縛,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畫創作更加豐富多彩,更具現代感和時尚感。

发布于 2024-09-16 23:09:31
收藏
分享
海报
57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