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自然資源部印發《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把擴大內需擺在優先位置。建設設施農業可以帶動鋼筋水泥建材等原材料消費,促進裝備製造、智能設施等配套產業發展,投資拉動效應強勁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要引導撬動金融社會資本加大投入,補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形成有效投資實農村內需基礎。到2030年,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佈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大幅增長。主要大中城市蔬萊自給水平持續提升,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佔水產品養殖總產量比重達到60%,保障設施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
《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發佈實施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近日,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印發《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對促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規劃》以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持以穩產保供和滿足市場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爲目標,以優化現代設施農業佈局、適度擴大規模、升級改造老舊設施爲,以提高光熱水土等農業資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產出率爲核心,以強化技術裝備升級和現代科技支撐爲關鍵,持續提升現代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構建佈局科學、用地節約、智慧、綠色安全、保障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格局,爲拓展食物來源、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支撐。
《規劃》包括1個總體規劃、4個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建設以節能宜機爲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集約爲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以生態健康養殖爲主的現代設施漁業、以倉儲保鮮和烘乾爲主的現代物流設施等4方面任務;部署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提升、戈壁鹽鹼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建設、節地設施畜牧建設、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冷鏈物流和烘乾設施建設等6大工程;明確提出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扶持、指導服務、主體培育、宣傳引導等5方面保障措施,對未來一箇時期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作出部署安排。
《規劃》提出,到2030年,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佈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設施蔬菜產量佔比提高到40%,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佔比達到6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基地,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各有關部門以《規劃》爲指導,加強政策支持保障,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不斷優化完善發展環境,加快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