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57信达地产」周云帆的详细资料?

新浪首頁 > 科技時代 > 互聯網-國內 > 正文

人物特寫:周雲帆發展的三個時代

--------------------------------------------------------------------------------

2003年10月24日 11:18 精品購物指南

周雲帆很相信時勢造英雄的說法,“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作爲一箇創業者,必須善於抓住市場先機。”

從四年前趕着互聯網的熱潮歸國創業,到一年多以前踩着短信的浪尖開始第二次創業,周雲帆很善於借勢而發,順勢而爲,頗有英雄的氣質。而賣掉ChinaRen、蟄伏在搜狐的那段日子,也成爲他“磨練英雄的能力和素質”的最好時機。

ChinaRen時代

“時不我待。當時創業的時機急迫,我們不可能再等下去。”

時隔四年之後,周雲帆回憶第一次創業的輝煌和無奈,他承認,互聯網時代給他帶來的是比財富還金貴的經歷。“很多別人花10年、20年的時間收穫到的東西不一定比我在一兩年的時間內收穫得多。就像過山車一樣,非常快,從巔峯跌到谷底。一年的時間從你手裏花出去上億元的資金,這樣的機會以後不會有了。得是得,失也是得。過去的幾年磨練了我的性格,讓我更有決心經受挫折,明白了很多人不知道的道理,其實,成功需要耐心。”

1999年6月,周雲帆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毅然回國創業,不惜放棄了他當時正在攻讀的另一箇工程管理碩士學位。那段時間,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將亞馬遜網絡書店的股票目標價格,由每股150美元提高至400美元,華爾街內凡是與網絡有關的股票都牛氣沖天。“時不我待。當時創業的時機急迫,我們不可能再等下去,沒有什麼可以後悔的。”1998年至1999年間,他五次往返於太平洋東西海岸。用互聯網最大限度地貼近國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國內外的互聯網熱潮激盪起周雲帆心中按捺不住的出國創業熱情。他和搭檔楊寧、陳一舟最終確定了一箇貼近國情的目標:培養國人對網絡的親和感和國人的網絡生活習慣——建立全球華人最大的虛擬社區。於是,便有了經過頗費心思的選擇後確定的ChinaRen網站。

“當時的情況是,只要你的創意完善,管理團隊強,一定能夠吸引風險投資家們的資金。其次,在中國,我們優勢就相當明顯,一是熟悉兩地文化,美國的風險投資家們會比較放心地將資金投向我們這類留美而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創業者;二是技術團隊強,當時從美國斯坦福、哈佛這類大學歸國的人非常非常少;三是互聯網在美國已洞畢巖達到高潮,而中國是剛剛起步,方興未艾,機會多。”

ChinaRen一經出現,在國內排名迅速進入前10位。尤其是校友錄,在中國很多年輕人的心裏,一說校友錄無須註釋就會想到爲他們精心打造的ChinaRen校友錄。然而,ChinaRen網一直沒有找到一箇明確的贏利模式。而對於一箇企業來說,贏利永遠是第一位的。“當時,互聯網的創業者、經營者、投資人,甚至包括用戶,想的都是一箇事情,眼球,如何爭奪網民,擴大品牌影響力。沒有人在想如何贏利。數旅大家都在拼命擴大知名度,覺得賺錢是以後的事。從投資人、從市場那裏得來的反饋信息就是:還沒有到你考慮賺錢的時候,錢‘燒’掉了還會有。不僅我們,業界都認可這種模式。只不過覺醒早晚罷了。”

ChinaRen網是周雲帆的第一個公司,也是楊寧的第一個公司。由於經驗的欠缺,“我們覺醒得最晚。”2000年下半年,全球網絡界走向下坡,風險投資家們的錢袋也攥得緊了起來,對投資對象的贏利有了要求,ChinaRen網的資金便出現未曾有過事前也沒有預料到的緊張。年輕就會有納御年輕的缺陷。ChinaRen網最後的結局不僅緣於周雲帆的年輕,也緣於互聯網的年輕。ChinaRen網是隨着網絡經濟的“泡沫”的迅速膨脹而誕生而成長,“泡沫”去了,他的附着物的結局可想而知。

如今,ChinaRen早已易主,容顏也變。但是提到ChinaRen就不得不提到周雲帆,當然提到周雲帆也不能不說到ChinaRen。

搜狐時代反思與學習

2000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在香港宣佈,正式簽署搜狐公司收購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網站ChinaRen的最終協議。

賣掉ChinaRen後,周雲帆和他的兩個創業夥伴一同進入了搜狐的管理層。周雲帆的職務是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楊寧擔任的是搜狐公司首席技術官。陳一舟出任搜狐資深副總裁,負責搜狐的戰略計劃及產品開發工作。

併購完成後,除了陳一舟在2001年3月宣佈因“個人原因”辭職外。周雲帆和楊寧一直蟄伏在搜狐,行事低調。

他再次成爲媒體關注的焦點是在2002年的3月18日。這一天,搜狐公司公告楊寧和周雲帆向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張朝陽正式遞交了辭職申請,離開搜狐公司將尋求個人創業。

“張朝陽那裏感覺並非突然。”回憶當年的辭職,周雲帆長長地嘆了口氣:“他很聰明的,他應該早有些預料。之前我們已經做了些過渡工作。前一年10月,我和楊寧手下的業務就轉了出去,想着平穩交接。大家心裏都明白、都有感覺吧。我不想自己把着一大塊兒,等我一走業務都塌了。我不想讓搜狐垮臺。“他也可能覺得已經決定的事情,挽留也沒有意義。他看了看辭職信,說‘那就這樣吧'”很顯然,張朝陽能夠感受到周雲帆的創業的底氣。

現在問起爲什麼要和楊寧現在一起離開搜狐,周雲帆的回答和一年前的回答一樣:“當初我們因爲chinaren與搜狐的合併,作爲管理層進入搜狐。當時籤的合同是必須呆滿1年。在國外的合併案中,都要求被合併公司的管理層要被鎖定一段時間,以便完成兩個公司的整合。2001年10月份到期。因此,無論從法律上的約定,還是道義上,我們都已經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使命。”

但是周雲帆在合同到期後沒有馬上離開搜狐。“當時也沒有感覺什麼,對很多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得太清楚。而且當時我在管電子商務,正是做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閃電郵件也是剛剛推出來——很多事情沒有做完啊,不能走啊。”周雲帆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搜狐的一種呵護。畢竟ChinaRen是他們一手創立的。搜狐不好了,ChinaRen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事實上,周雲帆和楊寧的到來也給搜狐帶來了激情與技術基礎。當時兩家公司合併的時候,搜狐的註冊用戶是500萬,chinaren是330萬,合併之後的15個月後,兩個網站加起來達到了4300萬,每個月超過10%增長。

在搜狐工作期間,周雲帆和楊寧靠能力得到了尊重。周雲帆最多時管過200多人,楊寧最多時管過100多人。五分之四是搜狐員工。

在搜狐的日子,周雲帆看到了一箇像做大做強公司應有的堅持,學會了一箇上市公司應有的規範,悟出了網絡公司可以贏利的商業模式。

空中網時代

“僅僅跑得快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活得長久。”

帶着ChinaRen時代保留的先知先覺的優勢,經歷了在搜狐時候互聯網的低潮,周雲帆開始進入了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創業。周雲帆說:“在chinaren以及搜狐工作的三年,我們吸取了經驗和教訓。但我和楊寧依然能保持創業的激情。”

2002年初春,當時還在搜狐的周雲帆和老搭檔楊寧聞到了空氣中移動通訊產業蠢蠢欲動的味道。2002年,中國固定電話、手機用戶均超過2億,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WAP網有了新發展,2002年10月中國移動推出了手機彩信業務。

周雲帆敏銳地把握到了這點。2002年3月離開搜狐後,他與楊寧迅速成立空中網,將目光盯準移動通訊的增值業務。第二次創造和運做一箇公司,周楊二人經過了仔細的考慮和縝密的調研,包括對行業,包括對自身的優劣勢,以及跟競爭對手比拼的機會所在等等。所以從心態、企業發展的研究、移動行業的認識上,他們都有非常成熟的思考。他們將空中網定位在提供基於彩信(MMS)、WAP、JAVA等2.5G、3G技術,致力於爲中國的年輕一代帶來全新的移動娛樂、移動溝通以及移動商務與生活平臺的移動通信增值服務提供商。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2024-09-05 的空中網還遠不如他們當初的Chinaren的名字響亮,但卻盈利很多。

然而,對於公司在快速發展和變大的過程中已經取得的成功,周雲帆並不覺得輕鬆,“公司賺錢了,這還只是走上了萬里長征第一步。”他很認同經濟學家、北大教授張維迎打的一箇比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做企業,就好比龜兔賽跑,兔子雖然跑得快,可是論壽命,還是烏龜活得長久。“空中網已經跑得很快了,我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做一箇長久的企業。”

2003年10月24日 11:18 精品購物指南

周雲帆很相信時勢造英雄的說法,“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作爲一箇創業者,必須善於抓住市場先機。”

從四年前趕着互聯網的熱潮歸國創業,到一年多以前踩着短信的浪尖開始第二次創業,周雲帆很善於借勢而發,順勢而爲,頗有英雄的氣質。而賣掉ChinaRen、蟄伏在搜狐的那段日子,也成爲他“磨練英雄的能力和素質”的最好時機。

ChinaRen時代

“時不我待。當時創業的時機急迫,我們不可能再等下去。”

時隔四年之後,周雲帆回憶第一次創業的輝煌和無奈,他承認,互聯網時代給他帶來的是比財富還金貴的經歷。“很多別人花10年、20年的時間收穫到的東西不一定比我在一兩年的時間內收穫得多。就像過山車一樣,非常快,從巔峯跌到谷底。一年的時間從你手裏花出去上億元的資金,這樣的機會以後不會有了。得是得,失也是得。過去的幾年磨練了我的性格,讓我更有決心經受挫折,明白了很多人不知道的道理,其實,成功需要耐心。”

1999年6月,周雲帆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毅然回國創業,不惜放棄了他當時正在攻讀的另一箇工程管理碩士學位。那段時間,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將亞馬遜網絡書店的股票目標價格,由每股150美元提高至400美元,華爾街內凡是與網絡有關的股票都牛氣沖天。“時不我待。當時創業的時機急迫,我們不可能再等下去,沒有什麼可以後悔的。”1998年至1999年間,他五次往返於太平洋東西海岸。用互聯網最大限度地貼近國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國內外的互聯網熱潮激盪起周雲帆心中按捺不住的出國創業熱情。他和搭檔楊寧、陳一舟最終確定了一箇貼近國情的目標:培養國人對網絡的親和感和國人的網絡生活習慣——建立全球華人最大的虛擬社區。於是,便有了經過頗費心思的選擇後確定的ChinaRen網站。

“當時的情況是,只要你的創意完善,管理團隊強,一定能夠吸引風險投資家們的資金。其次,在中國,我們優勢就相當明顯,一是熟悉兩地文化,美國的風險投資家們會比較放心地將資金投向我們這類留美而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創業者;二是技術團隊強,當時從美國斯坦福、哈佛這類大學歸國的人非常非常少;三是互聯網在美國已達到高潮,而中國是剛剛起步,方興未艾,機會多。”

ChinaRen一經出現,在國內排名迅速進入前10位。尤其是校友錄,在中國很多年輕人的心裏,一說校友錄無須註釋就會想到爲他們精心打造的ChinaRen校友錄。然而,ChinaRen網一直沒有找到一箇明確的贏利模式。而對於一箇企業來說,贏利永遠是第一位的。“當時,互聯網的創業者、經營者、投資人,甚至包括用戶,想鬥吵的都是一箇事情,眼球,如何爭奪網民,擴大品牌影響力。沒有人在想如何贏利。大家都在拼命擴大知名度,覺得賺錢是以後的事。從投資人、從市場那裏得來的反饋信息就是:還沒有到你考慮賺錢的時候,錢‘燒’掉了還會有。不僅我們,業界都認可這種模式。只不過覺醒早晚罷了。”

ChinaRen網是周雲帆的第一個公司,也是楊寧的第一個公司。由於經驗的欠缺,“我們覺醒得最晚。”2000年下半年,全球網絡界走向下坡,風險投資家們的錢袋也攥得緊了起來,對投資對象的贏利有了要求,ChinaRen網的資金便出現未曾有過事前也沒有預料到的緊張。年輕就會有年輕的缺陷。ChinaRen網最後的結局不僅緣於周雲帆的年輕,也緣於互聯網的年輕。ChinaRen網是隨着網絡經濟的“泡沫”的迅速膨脹而誕生而成長,“泡沫”去了,他的附着物的結局可想而知。

如今,ChinaRen早已易主,容顏也變。但是提到ChinaRen就喊答不得不提到周雲帆,當然提到周雲帆也不能不說到ChinaRen。

搜狐時代反思與學習

2000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在香港宣佈,正式簽署搜狐公司收購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網站ChinaRen的最終協議。

賣掉ChinaRen後,周雲帆和他的兩個創業夥伴一同進入了搜狐的管理層。周雲帆的職務是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楊寧擔任的是搜狐公司首席技術官。陳一舟出任搜狐資深副總裁,負責搜狐的戰略計劃及產品開發工作。

併購空滲侍完成後,除了陳一舟在2001年3月宣佈因“個人原因”辭職外。周雲帆和楊寧一直蟄伏在搜狐,行事低調。

他再次成爲媒體關注的焦點是在2002年的3月18日。這一天,搜狐公司公告楊寧和周雲帆向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張朝陽正式遞交了辭職申請,離開搜狐公司將尋求個人創業。

“張朝陽那裏感覺並非突然。”回憶當年的辭職,周雲帆長長地嘆了口氣:“他很聰明的,他應該早有些預料。之前我們已經做了些過渡工作。前一年10月,我和楊寧手下的業務就轉了出去,想着平穩交接。大家心裏都明白、都有感覺吧。我不想自己把着一大塊兒,等我一走業務都塌了。我不想讓搜狐垮臺。“他也可能覺得已經決定的事情,挽留也沒有意義。他看了看辭職信,說‘那就這樣吧'”很顯然,張朝陽能夠感受到周雲帆的創業的底氣。

現在問起爲什麼要和楊寧現在一起離開搜狐,周雲帆的回答和一年前的回答一樣:“當初我們因爲chinaren與搜狐的合併,作爲管理層進入搜狐。當時籤的合同是必須呆滿1年。在國外的合併案中,都要求被合併公司的管理層要被鎖定一段時間,以便完成兩個公司的整合。2001年10月份到期。因此,無論從法律上的約定,還是道義上,我們都已經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使命。”

但是周雲帆在合同到期後沒有馬上離開搜狐。“當時也沒有感覺什麼,對很多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得太清楚。而且當時我在管電子商務,正是做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閃電郵件也是剛剛推出來——很多事情沒有做完啊,不能走啊。”周雲帆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搜狐的一種呵護。畢竟ChinaRen是他們一手創立的。搜狐不好了,ChinaRen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事實上,周雲帆和楊寧的到來也給搜狐帶來了激情與技術基礎。當時兩家公司合併的時候,搜狐的註冊用戶是500萬,chinaren是330萬,合併之後的15個月後,兩個網站加起來達到了4300萬,每個月超過10%增長。

在搜狐工作期間,周雲帆和楊寧靠能力得到了尊重。周雲帆最多時管過200多人,楊寧最多時管過100多人。五分之四是搜狐員工。

在搜狐的日子,周雲帆看到了一箇像做大做強公司應有的堅持,學會了一箇上市公司應有的規範,悟出了網絡公司可以贏利的商業模式。

空中網時代

“僅僅跑得快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活得長久。”

帶着ChinaRen時代保留的先知先覺的優勢,經歷了在搜狐時候互聯網的低潮,周雲帆開始進入了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創業。周雲帆說:“在chinaren以及搜狐工作的三年,我們吸取了經驗和教訓。但我和楊寧依然能保持創業的激情。”

2002年初春,當時還在搜狐的周雲帆和老搭檔楊寧聞到了空氣中移動通訊產業蠢蠢欲動的味道。2002年,中國固定電話、手機用戶均超過2億,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WAP網有了新發展,2002年10月中國移動推出了手機彩信業務。

周雲帆敏銳地把握到了這點。2002年3月離開搜狐後,他與楊寧迅速成立空中網,將目光盯準移動通訊的增值業務。第二次創造和運做一箇公司,周楊二人經過了仔細的考慮和縝密的調研,包括對行業,包括對自身的優劣勢,以及跟競爭對手比拼的機會所在等等。所以從心態、企業發展的研究、移動行業的認識上,他們都有非常成熟的思考。他們將空中網定位在提供基於彩信(MMS)、WAP、JAVA等2.5G、3G技術,致力於爲中國的年輕一代帶來全新的移動娛樂、移動溝通以及移動商務與生活平臺的移動通信增值服務提供商。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2024-09-05 的空中網還遠不如他們當初的Chinaren的名字響亮,但卻盈利很多。

然而,對於公司在快速發展和變大的過程中已經取得的成功,周雲帆並不覺得輕鬆,“公司賺錢了,這還只是走上了萬里長征第一步。”他很認同經濟學家、北大教授張維迎打的一箇比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做企業,就好比龜兔賽跑,兔子雖然跑得快,可是論壽命,還是烏龜活得長久。“空中網已經跑得很快了,我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做一箇長久的企業。”

上面說的夠粗氏敏詳細了

但是你要是想做一番事巖枝業的話要依據現在的國情省情市情核納和自身的情況,還有要善於把握機會

周雲帆:從商界到政界的優雅轉身

在旁人看來,周雲帆的經歷獨一無二,頗具傳奇色彩。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拿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學位;年僅25歲就創立中國大型互聯網門戶網站ChinaRen;2002年創辦空中網,並帶領空中網於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人們紛紛猜想他會創造下一個怎樣的商業傳奇時,2008年,他優雅轉身,從赫赫有名的互聯網黃金一代,低調進入政界,出任北京市中關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並於2011年被任命爲昌平區副區長。

夢想展翅 海歸創立ChinaRen

199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周雲帆,如願以償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26個和1個”是周雲帆經常講給朋友聽的一箇故事。大學同班30多名同學,出國留學27名,回來的只有他一箇。“美國硅谷有25%的工程師都是華裔。他們在那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爲美國的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作爲留學回國創業人員,我們希望爲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發揮自己的作用”。周雲帆說。他一直有個希望:“我們所做的事要比一箇企業更大。”

在進入斯坦福讀書時,周雲帆認識了後來的合作伙伴楊寧,決定把美國網站的成功模式搬到中國。2000年回國後,他們合作推出ChinaRen網站,開創了以校友錄爲主打的校園虛擬社區的先河,“人人都上ChinaRen”,成了當時最時髦的一句廣告語。ChinaRen一經虧和出現,在國內排名迅速進入前10位。尤其是校友錄,成爲網站最具吸引力的品牌。

周雲帆回憶說:“當時,我們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一是熟悉兩地文化,美國的風險投資家們會比較放悔乎心地將資金投給有着海歸背景的創業者;二是技術團隊強,當時從美國哈佛、斯坦福這類大學畢業歸國的人很少;三是互聯網的發展在中國市場是剛剛起步,機會很多,市場潛力也很大”。

依靠當時轟轟烈烈、風起雲湧的互聯網創業大潮,ChinaRen獲得投資銀行高盛入股支持。周雲帆說:“那時候,我們都才26歲,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創業的激情有100度,但商業知識幾乎是零。”在獲得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後,ChinaRen卻一直沒有找到一箇明確的贏利模式。和其他網站一樣,着重於搶奪網民的眼球,擴大品牌的影響力。爲此,資金大多用在了廣告上。曾經爲搶奪全國的黃金路牌廣告位,僅僅在6個小時內,周雲帆就簽了厚厚一沓總價值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廣告單。

“沒人在想如何贏利,業界都認可的模式是:大家拼命擴大知名度,覺得賺錢是以後的事。而從投資人、從市場那裏得來的反饋信息就是:還沒有到你考慮賺錢的時候,錢‘燒’掉了還會有。”周雲帆回想。

2000年互聯網的泡沫開始破滅,搜狐以3000萬美元併購ChinaRen。周雲帆進入搜狐的管理層,擔任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對於第一次創業,周雲帆給自己打“六十分,剛剛及格”。“互聯網時代給我帶來的是比財富還金貴的經歷。很多別人花10年、20年的時間收穫到的東西不一定比我在一兩年的時間內收穫得多”。周雲帆說,“這種感覺就像過山車一樣,非常快,從巔峯跌到谷底”。

乘風破浪 空中網美國上市

兩年之後,28歲的周雲帆再度創業,與楊寧一起在中關村創立了空中網。

二次創業,周雲帆急需資金,但當時衆多風投因爲缺乏信心都拒絕再度投資。於是,他和楊寧賣掉了各自在搜狐的44萬股股票,並放棄了全部期權。周雲帆回想這段經歷時感慨:“一箇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當時我就沒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在搜狐股價最低的時候把我所有的股份都賣了,現在每股30多美元,這樣損失了兩三千萬美元。”

在繳納了註冊空中網的50萬美元后,資金鍊再度斷裂,兩人幾乎已經山窮水盡。無奈之下,2002年的夏天,周雲帆和楊寧再赴香港,試圖說服投行進行投資。周雲帆說:“記得那年香港的夏天特別熱,投資銀行集中在中環一箇非常小的地區,沒辦法打車,我們就一人拿一箇電腦包,一箇樓一箇樓地掃樓。”就這樣兩人走遍20多家投行和VC,終於獲得了300萬美元投資,周雲帆再次開始創業之旅。當然,在兩年後空中網在美國上市時,這300萬美元的投資增值超過30倍,價值1億美元。

當時,三大門戶早就開展了短信業務,已經領先很多。遠見卓識的周雲帆覺得當時致力發展彩信、手機上網、手機遊戲等2.5G移動增值業務有很好的前途。經過幾年努力,空中網成爲中國最大的彩信服務提供商、最大手機遊戲服務提供商和手機銷前盯上網服務提供商,是手機娛樂第一門戶。

2004年7月,在周雲帆的帶領下,空中網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爲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周雲帆開始致力於使空中網成爲一箇結合無線傳媒、手機網遊的無線互聯網巨頭。而此時,剛入而立之年的周雲帆也成爲中國在美國上市的最年輕的公司董事長。

無論是創辦ChinaRen還是執掌空中網,周雲帆都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引導了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唯物主義者周雲帆喜歡用“矛”和“盾”說明道理,總結自己的經驗,他用辯證法的矛盾論來解釋其創業經歷:“在ChinaRen磨鍊了矛,學會發展用戶,擴大影響力;在搜狐磨鍊了盾,學會控制成本,讓企業盈利,學會妥協保護自己;以後創辦空中網則是矛盾統一,在有效控制下發展和擴張。”

若干年前,周雲帆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無線互聯網現在只是初露端倪,未來手機將變成信息、資訊獲取的終端,變成娛樂交流的終端,變成商務和交易的終端。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互聯網。”當今時代,手持終端的迅猛發展,更是驗證了周雲帆的高瞻遠矚。

淡泊人生 金錢不是最大的財富

2008年10月周雲帆辭任空中網董事長。根據空中網向美國證監會(SEC)申報的材料,周雲帆出售其全部2.555億空中網普通股(即638.75萬空中網美國上市公司股票),當時股票售價爲0.125美元/普通股(即5美元/美國上市公司股),套現3193.75萬美元,約合2.18億元人民幣。在納稅4367.96萬元人民幣後,周雲帆個人淨所得1.75億元人民幣。年紀輕輕的他身家過億,躋身富豪行列。

清白掙錢,認真納稅,周雲帆對金錢的態度非常淡然。“有人說有錢一定要享受,但對我來說,第一次創辦ChinaRen的時候,個人沒有很多錢,但是我們也不缺錢,一箇年輕人在北京充滿激情地創業,整天在辦公室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喫飯睡覺,能花多少錢?”他說,“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認爲錢只是一箇一箇符號、一箇象徵,更多的是你的成就、事業的象徵。後來做空中網真正盈利,真正很有錢後,實際上衣食無憂更花不了什麼錢。”周雲帆覺得在他的生活中,比積累財富更重要的事情有很多,理想、事業、家庭、健康更爲重要和實在。“我對財富的看法是,有這些錢可以賺更多的錢,但再多還是錢,還是一箇符號,不能把這個看的太重要,對錢的追求也要適度。”

2008年,周雲帆以母親的名義,向母校清華捐贈了“周燕圖書基金”,總金額100萬元。清華圖書館在新館入門處的大理石重要捐贈者榮譽榜上鐫刻了“周雲帆捐款設立周燕圖書基金”字樣,作爲永久性紀念。2008 年5.12汶川地震,周雲帆迅速行動,在5 月13日個人捐款100萬元,並組織空中網公司及全體員工捐款120萬元,總計220萬元。周雲帆表示:“雖然捐款與災區的損失相比微不足道,但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同時他也呼籲更多的企業和個人能伸出援手,共同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

低調從政 直掛雲帆濟滄海

周雲帆辭職之後,通過北京市2008年公開選拔領導幹部招考,出任北京市中關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開始從政生涯。任職期間,他協助分管中關村中介服務體系建設處、宣傳處和人才資源處工作。其親民的做派、敏捷的思維爲外界及中關村工作人員所稱道。

中關村有“中國硅谷”之稱,經常有外國政要前往參觀,做這裏的主任絕對不簡單。周雲帆上任不久,就接待了芬蘭總理馬迪萬哈寧。按照外交部的安排,由芬蘭國的翻譯“中譯芬”,但翻譯臨時說太專業無法譯,就由周雲帆直接用英語向總理介紹。

一位現場目擊者在博客裏寫到:周雲帆英語流暢,用詞精到準確,灑脫自如,他談到自己創辦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講到自己新近考入政府公職,暢談園區人才引進的計劃。問答期間,“芬蘭總理最先提問,一口氣問了三個問題。此時的周雲帆氣定神閒,英氣逼人,娓娓道來,侃侃而談。隨後,芬蘭代表團活躍起來,問題一箇接着一箇,周雲帆一一搞定。”臨別時,芬蘭總理說:“這次來華,我看到了北京的綠樹藍天,看到了科技園區的朝氣蓬勃,看到了你們園區和國家的未來”!

2011年2月15日,北京市昌平區第三屆人代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決定,任命周雲帆爲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他主管科技、工業、安全生產等工作。上任伊始,周雲帆就認真視察了區內的一些企業,對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非常關注。而在周雲帆新的工作日程裏,將昌平打造爲“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將成爲他下一步的新目標和新任務。

klpoij9

发布于 2024-09-09 06:09:40
收藏
分享
海报
56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