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a股」成交量的变化与股价或股指的方向的运动规律

成交量的變化與股價或股指的方向的運動規律:

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隻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後,這樣在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的放大或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隻底部成交量放大的股票就象在火箭在升空前必須要有充足的燃料一樣,必須具有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因此,一隻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大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後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從實際的圖例可知,一隻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備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裏所說的充足的巨量是相對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隻股票成交量極度萎縮後,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是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於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爲當一隻股票的供求關係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價與量的關係,一旦價量配合,介入之後股價將必然如自己預期的那樣急速上揚。

成交量的形態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是價少量增,而成交量在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着成交量的放大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的主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後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強勢已經改變,將進入中期整理的階段。

因此,當握有一隻強勢股的時候,最好是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十日均線之上,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印線或盤勢跌破十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理由是其機會大於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爲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信號,量縮纔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纔有反彈的機會。只有等到量縮之後又是到量增的那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十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認其漲勢已經開始了。所以,基本上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後的量增,只有量增才能反映出供求關係的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能使該股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局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徵: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後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爲原則.

5:突破之後,均線開始轉爲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成交量在騙人東西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不能作爲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爲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騙人東西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標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在跌到1311點時的表現,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價格創出了新的低點,次日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時候,成交卻有所回升,如果這個特徵代表了大盤的一箇主要轉折特徵,那麼請看圖二卻給了一箇完全相反的表述,這裏價格創了新低成交併沒有回升。相反當價格繼續向上的時候成交卻進一步萎縮,直到價格穿越了傳統形態W底的頸線,成交纔出現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滯後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聒噪。必須明確一點,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於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對一些拐點的有效性的驗證存在一些功效,但是這種功效到底有多大,還不能從根本上加以確定。在一箇拐點出現的時候,那麼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傾向於成交量萎縮。我們通過對10年來一些重要的大盤的轉折點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其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當拐點降臨的時候,市場人氣是極端低迷的,市場中大多數的人心懷絞痛,在這個時刻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着每一箇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被動性“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人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喫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職業交易人則會全倉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者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股市中長說“量在價先”什麼都會騙人,唯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但筆者以爲低迷的成交量纔不會騙人,尤其是“地量見地價”是較爲真實的。主要是其忽略了成交量的質變標準,筆者的經驗是,只有成交量放出,確認前期是地量,方纔確認地價的成立。成交量的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基本上應重視的觀察角度是量縮之後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應出股票供求關係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纔可能使該股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而此時股價也處在盤局的末端,其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徵: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後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持續放大,且收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爲原則。

(5)突破之後,均線開始轉爲多頭排列。而盤整期均線疊合在一起。

但在實際使用中,投資者又遇到了放量之後的縮量、股價持續調整的情況。由於日線圖表上容易產生騙線,筆者常運用周線成交量及月線成交量。許多投資者害怕錯過底部介入時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底部的形成是相當複雜的。所以,在周月線圖表上確認股票的地價地量時介入,仍有較爲豐厚的利潤。

发布于 2024-09-08 12:09:34
收藏
分享
海报
51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