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95」基金和股票的涨跌趋势一样的吗?

一、基金和股票的漲跌趨勢一樣的嗎?

不是,基金漲跌由投資標的決定,投資標的上漲,基金上漲,投資標的下跌,基金下跌,漲跌幅度不一定,目前開放式基金沒有漲跌幅限制,封閉式基金(封閉式基金會在場內市場進行交易)和場內基金有漲跌幅限制,漲跌幅限制爲10%。股票漲跌由供求關係、資金量、業績、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決定,滬深兩市股票每個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爲10%,創業板和科創板股票每個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爲20%。

平安銀行有代銷多種基金產品,每種基金的風險,投資方向均不一樣,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理財-基金頻道,進行瞭解和購買。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2、基金產品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平安銀行僅爲代銷機構,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佈爲準。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從走勢和波動上來說,所有證券品種都是類似的,一般而言,股票波動大一些,基金波動小一些,有些基金是有可能向股票一樣一直下跌,直到強制清算的。

基金和股票的漲勢不一定會一樣。因爲每隻基金他所買的股票。有很多種。那麼就會存在有的股票漲有的股票跌。但是一般來說基金的漲勢是和大盤的漲幅是比較相似的。如果一隻基金。投資現在比較火爆的行業比如白酒,新能源等等。那麼它的長是肯定要強於大盤。

基金分爲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前兩者風險非常低,跟股市也不太掛鉤,但收益也很低。一般說基金是指股票基金,這裏面又分兩種,主動管理型基金和指數基金。

如果選擇主動管理型基金,重要的是看基金經理,如果基金經理足夠牛,那麼股市大跌的時候,你的基金會跌的比較少,而股市大漲的時候,你的基金會漲的更多。

如果選擇指數基金,一般都是採用定投的方式來攤低風險,如果自己有時間的話,可以等指數跌下來多買點,漲上去少買點,這樣成本會更低

大部分的基金和股票的漲跌趨勢是同步的,但也有的基金是不一樣的,如大消費基金一直是走牛勢。也有些基金由於管理的好,脫離大盤的走勢,也能盈利。

二、基金爲什麼都在跌,它受什麼影響?受股市影響嗎?

如果是股票型基金:風險跟買股票一樣的。大盤下跌時,風險甚至比股票大。股票型基金,基本上跟大盤走勢一致。要是能買上一隻跑贏大盤,已經很不錯的。所謂的“潛力基”,是需要個人操作的。 因爲,股票型基金,與大盤走勢一致。如果不做差價,2010年幾乎必虧,因爲大盤跌了14%。 所以,股票型基金必須要高拋低吸。建議用大盤周K線MACD指標操作,金叉申購、死叉贖回。但基金的手續費往往很高的,一般要1.2%,甚至1.5%。做差價的成本太高。 股票型基金中,也要分的,像ETF,屬於指數型基金,完全跟大盤同步。可以跟股票一樣買賣,手續費很便宜的,一般都是萬分之幾,而不是百分之幾。可以做差價。 (有時候,你會聽到ETF套利,但實際操作中一般要300萬以上纔可以,國泰君安的套利通一年最多14%左右。這個屬於無險套利。跟普通的基金操作不一樣。) 如果是開放式基金,就是LOF基金,那要看這個基金是做什麼股票了,有時候是大盤股、有時是小盤股。但這些的實際操作意義並不大。因爲,接下來是大盤股行情,還是小盤股行情,誰也不知道的。 唉,你看我寫了這麼多,給點分吧。這可是全部原創。

今年下跌明顯的基金是偏股型基金,如果確切的說,今年大部分基金都是上漲的,只不過因爲最近兩個月基金跌幅很大看起來今年是下跌的,實際可以說是收益的回吐。

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股市的巨幅下跌,偏股型基金投資股市,受股市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基金可以說就是一些股票的集合而已,當股市整體下跌的時候,這些基金是無一倖免的,所以是跟隨股市下跌。

所以絕大部分這種類型的基金不存在獨立行情,看股市就基本知道這些基金的表現了。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大部分的倉位都是投資股票,所以目前股市下跌的較多,基金淨值也在不同程度的下跌,這是正常的。這就是風險所在。但有下跌必有上漲,這是股市的規律,也是基金的規律,目前的下跌是選擇買入基金較好的時機。基金短期的震盪是難免的,不必太在意,長期的趨勢是向好的。長期投資,會有較好的收益率的。

三、中國股市這麼多年漲不起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股市過去13年時間不漲反跌,而且大盤指數還倒跌了近一半,13年前大盤最高點在6124點,13年之後大盤指數還在3200多點奄奄一息;

中國股市這麼多年不漲,必然是已經出現很多自身重大問題,當然這些重大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問題1:新股發行太多

新股發行是A股最大問題,要知道每發行一隻新股發行一隻新股就會從股市抽一定的資金,這麼多年股民投資進入股市的資金都被新股抽完了。

股市都是靠資金堆起來的,股市缺乏了資金絕對漲不起來,這就是爲什麼A股市場其中漲不起來的最主要因素。

問題2:投機性太強

A股是融資市場,同時也是投機市場,投機市場就是以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大的利益,整個市場都是以快進快出的思維。

近幾年的股市投機性更加強,喜歡炒小、炒差、炒新,炒作過後就一地雞毛,最終傷害的都是散戶。這樣這個投機市場,目光短淺的市場怎麼可能上漲呢,每一次的上漲都是爲了更好的下跌。

問題3:沒自己的獨立行情。

過去十幾年是最典型的例子,外圍股市上漲的時候,咱們A股高開低走;當外圍股市下跌時候,A股屁顛屁顛的比外圍跌的多,這是A股的病。

A股過去十幾年跟跌不跟漲的毛病太嚴重了,根本沒有自己的獨立走勢,完全被外圍股市跟跌牽着鼻子走,這樣的股市怎麼漲的起來哦。

問題4:牛短熊長

A股牛短熊長是一貫作風,一般都是走牛一點,就要下跌4~5年,牛市怎麼漲起來的最終有會怎麼跌回去,始終都會跌回解放前的起點。

2007年大牛市的起點是998點,最終熊市又跌回1664點;2015年小牛市的起點是1849點,同樣跌回2440點,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牛短熊長所致。

問題5:問題股太多

近十幾年A股盲目擴容,大量發行新股,從1500多家變成現在近4100家上市公司,完全追求的是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忽略了上市公司質量。

追求上市公司數量必然會放鬆質量,這也是爲什麼近幾年A股沒幾家退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質量不好等等,沒有進行把上市公司優勝劣汰進行篩選,垃圾股票及時退出股市。

問題6:圈錢套現太嚴重

A股市場很多上市公司從頭到尾都是爲了圈錢而上市,首先是IPO融資,再次增發融資,最後大股東口袋沒錢了,再次減持套現。

所以A股市場完全成了圈錢的市場,等上市公司圈錢完畢之後,股票一落千丈,最終股票走向退市了。

總之A股市場這麼多年始終漲不起來,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上6個問題是主要因素,除了這6大問題外還包括交易制度、分紅制度、披露制度、定價機制等等,這些也是爲什麼這麼多年漲不起來的次要問題。

生活中有句話這樣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A股非常適合,A股漲不起來必然是有A股的問題,必然是有A股的可恨之處。

衆所周知,我大A股十年不漲。所謂漲還是不漲,主要是看的上證指數。

無論是A股6124的歷史最高點,還是現在大盤在3000點附近反覆橫跳,說的都是上證指數。從上證指數看,確實是10年不漲,穩如老狗。

但我們都知道,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是個什麼走勢,2019年GDP眼看快破100萬億了。甚至我們在全球也很難找到這麼快速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經濟噌噌漲,股市趴那不動彈,到底哪裏出了問題?最近,這個造成A股十年不漲的“元兇”在終於被揪出來了:指數編的有問題。

上證指數編制方法改革的話題,在兩會的時候再次被提到,現在據說已經進入專家討論階段。

這有點像什麼呢?二狗考試總考不好,最後找到的原因是:老師判卷子判的不合理。

01

2000年以來,GDP增長了10倍,上證指數從2000點漲到了3000點,50%的股指漲幅。指數嚴重“失真”,完全沒有反映經濟的增長,因此被長期詬病。

這是爲啥呢?首先必須得承認,上證指數這個卷子判的,確實有些問題。問題一:上證指數,只有上交所的股票,天然就漏掉了在深圳證交所交易的那些股票,比如平安銀行、萬科、格力電器、五糧液這種我們耳熟能詳的“核心資產”。

曾經的上證指數涵蓋了超過80%的市值,確實很有代表性,但現在隨着創業板科創板的發展壯大,上證指數對應的市值大概只有一半了,而且很多都是“傻大黑粗”公司,用它來作爲中國股市的代表,已經很不合適了。

問題二:上證指數採用全市值加權,而不是流通市值加權。

這麼算有啥問題呢?A股裏有很多國企權重大且股價長期低迷,嚴重拖累指數。其實,股市“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糟”。

舉一箇最典型的例子,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這個公司大部分的股份由國家持有,並不在市場上流通,但是上證指數會把整個公司的市值都計算進去。

結果呢?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07年滿倉中石油。中石油上市首日開盤價是48.6塊,對應總市值7萬億,一隻股票就佔據了當年整個指數25%的比重。

到了現在,中石油市值蒸發了6萬億。請注意,這蒸發掉的大部分市值是不流通的,並不是說投資者們真的虧了6萬億,但是中石油就是因爲全市值加權的算法,以一己之力把指數給砸了個稀爛。

另外指數編制還有新股納入過早等等弊端,就不一一展開說了。因爲歷史遺留問題和形勢的快速變化,上證指數這個判卷子的方式確實已經過時了,所以要進行指數編制方法改革。

02

很多人覺得把指數編制方法改了,指數上漲了,難道不是隻做表面文章,只有紙面富貴嗎?很多網友對此表達了由衷的“喜悅”:

其實不是的。首先,指數改革能體現國家對資本市場的重視與呵護,從最近的科創板、註冊制推出的效率上,你能感覺到國家真的是特別想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

另外,一箇合理編制的指數能夠促進優勝劣汰,優質企業權重上升,垃圾企業權重降低甚至被踢出指數,使得前者更受基金青睞,後者逐漸被市場拋棄(現在因爲指數編制的原因,壓根就沒有指數基金肯跟蹤上證指數,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並且,如果指數能夠正確的反映了經濟增長的結果,會反過來吸引更多資金入場,而新進入的資金又會更加推高股價,這就是索羅斯所說的,資本市場的反身性。

跟考試是一箇道理,二狗天天努力學習,結果因爲判卷問題一考一箇不及格,肯定就泄氣了破罐子破摔。但要是分數合理的反映了努力,那就會更促進他學習。

但是,以我縱橫考場多年的經驗來看,考試考的好不好,最關鍵的並不是判卷老師,而是自己夠不夠厲害。

03

疫情期間王者榮耀收入又創新高,一箇月收入近百億,這背後悶聲發大財的騰訊在哪上市呢?在香港。

前兩年我一箇美國留學的朋友剛回國,我請他吃了頓燒烤,喝了兩瓶啤酒。飯後我打開支付寶要掃碼結賬他非不讓,說務必讓他來支付,因爲他在美國從未使用過這樣的支付方式,想體驗一下。中國的移動支付獨步天下,可阿里巴巴在哪上市呢?美國。

目前國內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第三大巨頭字節跳動,據傳也準備赴港上市。一衆互聯網巨頭紛紛出海,京東網易拼多多攜程新東方等等企業,都沒能在國內上市,只剩下些傳統企業窩裏橫。

另外,最近瑞幸造假引發中概股危機,衆多中概股選擇的二次上市地點也是香港,而不是內地。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幾個互聯網企業嘛,咱國內三千多家上市公司,不差這幾家。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近十年來港股市值增加了9萬億,這9萬億裏的40%,都是來源於一家公司的持續上漲——騰訊,說騰訊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港股市場的繁榮都不爲過。你說這要在A股,多少遊戲宅買股票就能把打遊戲花的錢賺回來還有的剩?

最能體現中國移動互聯、數字經濟的一衆龍頭企業都跑海外去了,你說國內的股票指數跟經濟結構能匹配麼?

留不住獨角獸,反而讓外資分享了這些優質企業的成長紅利,這個鍋,指數恐怕背不動。

另外一箇很大的問題,就是A股飽受詬病的只吃不拉。股市又不是貔貅,留些已經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在上面,這指數自然就沒法新陳代謝不斷向上了。

咱們每年上市上百家,退市的數量卻都是個位數,是咱的公司質量都這麼棒,上了從來不出問題麼?很顯然不是。19年管理力度終於開始加碼,退市和暫停上市的數量創紀錄達到了19家。

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對待壞企業還是太寬容了。看看十年長牛的美國:

美國過往十年,退市數量與IPO數量接近,指數成分持續淘洗更新,優質企業得以保留,垃圾公司被淘汰,這也是美股十年長牛的重要原因之一。

A股市場主體沒有優勝劣汰,這個鍋,指數恐怕也背不動。

還有,到這個年代了還頂格60萬處罰,上市以後在資本市場上弄虛作假撈它幾個億,哪管他日後股價一路跌停板?就算被逮進去,幾年後出來又是一條好漢,甚至公司股份都還在。

比如上個月,康美藥業300億財務造假案判罰落地,證監依法對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康美藥業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主要責任人罰款並市場禁入。

結果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受此消息刺激,5月15日,康美藥業開盤即封死漲停板,上漲4.83%,報價2.82元/股,收盤仍有超過4500萬資金等待追漲,共計近20萬手買單排隊“抄底”。

當然,後續還會有民事賠償、刑事追責,但這證券市場上60萬的頂格處罰,真的早該改了。

造假者未得嚴懲,守法者成了傻老實,這個鍋,指數恐怕還是背不動。

04

股民苦指數久矣,指數編制方法落伍了、不科學了,確實應該改革。

但說到底,指數只是一箇表徵。真正重要的,是已經一路成長爲中國經濟壓艙石的一箇一箇上市公司,以及一套科學合理的玩法規則。

指數不該被冤枉,A股十年不漲的鍋真不該讓指數背。

美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有200年的時間,中國纔剛30週年。最近科創板、註冊制奔湧而來,希望指數編制改革,能成爲A股長牛的第一步。

這一定受到控制了,中國的股市不可能跟國外的股市一樣,連續可以漲個5年10年,我們國內的股市和國外的定位不一樣,不會一直漲個幾年,也不會一直跌的很久。

新股太多。發行的新股太多了,市場資金都被這些新股抽走了,所以,這麼多年一直不漲。

股票價格是隨市場波動的,漲或跌都有可能。

溫馨提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佈爲準。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发布于 2024-09-07 12:09:41
收藏
分享
海报
52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