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552」美股中的三大指数是指?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查爾斯.道是道瓊斯公司(華爾街日報也是這個公司出版的)的創始人之一,他於19世紀末創立了道瓊斯工業指數(股市趨勢分析中的經典理論“道氏理論”也是他首先提出的)。1885年2月16日,查爾斯.道開始發佈一份由12只實力雄厚、交投活躍的股票(10只鐵路股和2只工業股)構成的日平均指數。四年後,他又開始發佈一份由20只股票(18只鐵路股和2只工業股)組成的日平均指數。由於工業公司與製造公司的重要性慢慢超過了鐵路股,道瓊斯公司在1896年5月26日創建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該指數最初包含了12只股票。該公司又於1896年10月26日將創建於1889年的老指數重新改造並重新命名爲鐵路股平均指數。1916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增至20只股票,1928年進一步擴大到30只,並一直持續到現在。鐵路股平均指數在1970年再次更名爲交通運輸業平均指數,同一個世紀前一樣,仍然由20只股票組成。

道瓊斯平均指數最初只是成份股價格的簡單加總,再除以指數中股票的數量。然而,如果指數中的公司發生變動或股票分割,爲防止指數出現中斷,除數必須隨着時間的推移進行調整。道瓊斯工業指數是一種價格加權指數,先將成份股的價格加總然後再除以指數中的公司數量。因此,無論公司規模多大,道瓊斯平均指數中高價股成比例的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將大於低價股成比例的變動。由於公司股價對指數的影響與公司的規模無關,價格加權指數並不常見。這和標準普爾500指數這樣的市值加權指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市值加權指數中,每家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與股價的市值成比例。

——標準普爾500指數——

儘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立於1885年,但它顯然不屬於股票綜合指數,因爲該指數最多才包含了30只成份股。下面介紹目前公認的美國市場大盤基準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

標準統計公司成立於1906年,該公司從1908年開始發佈第一隻基於成份股市值加權的股票價格指數,取代了道瓊斯指數所用的價格加權方法。如今,市值加權法已被公認爲衡量股票市場整體表現的最好方法,也是構建市場基準時應用最普遍的方法。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創設於1923年,並於1926年成爲涵蓋90只股票的標準普爾綜合指數。1957年3月4日,該指數擴展至500只股票,成爲標準普爾500指數並沿用至今。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值約佔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市值的90%。這500只股票包含了425只工業股、20只鐵路股、50只公共事業股。在1988年標準普爾公司放棄了這一標準,正如該公司說的那樣,一箇指數應當包含“經濟中各個領先行業中的500家龍頭企業”。

自創建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不斷根據市值、盈利水平及流動性等標準對指數進行更新,加入新公司,並等量剔除那些不符合標準的公司。1957-201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新增公司數量爲1159家,平均每年增加20家。平均來算,新公司的市值約佔指數市值的5%左右。1976年是指數新增公司最多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標準普爾指數中納入了60只新股票,包括15家銀行股與10家保險股。此前該指數中唯一一隻金融股是消費金融公司的股票,原因在於銀行與保險公司的股票在場外交易中交易,而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於1971年出現之前,公司無法使用價格的實時數據計算指數。當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見頂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加入了49家新公司,自該指數在1976年將納斯達克股票納入以來,這也是股票新增數量最多的一年。2003年,新增股票數量降至歷史最低點:只有8只股票(這些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

有一箇比較有意思的統計,如果投資者購買標準普爾500指數的500家原始成份股公司的股票組成一箇投資組合,而從不購買在其後50年中增加的1000多隻股票,則他的收益將超過這一動態更新的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相比上面兩個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因爲它的家長納斯達克交易所而更具傳奇色彩。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方式經歷了一次革命性變化。在這一天,一箇名爲納斯達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的字母縮寫)的自動報價系統開始爲2400家主要的股票場外交易商提供最新的買入與賣出報價。此前,這些場外股票的報價由自營買賣商或有自營盤的經紀公司提交。納斯達克市場將全國500家做市商的交易終端連接在一箇集中控制計算機系統上。納斯達克市場改變了股票報價的傳播方式,增強了股票交易對投資者和交易者的吸引力。其剛成立時,企業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顯然比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更有面子。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股票一般是新上市的小公司,或是那些不滿足主板上市要求的公司。然而,許多年輕的科技公司發現這個計算機化的納斯達克交易系統纔是它們的歸宿。

美股中的三大指數是指?

二、趨勢

爲什麼要重視趨勢呢?主要是因爲趨勢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2024-09-06 的漲跌是一種主觀判斷。在買賣一隻股票的時候,最先要判斷的就是趨勢,勢的重要性要排在量、價的前面,所以是勢、量、價。只要趨勢判斷對了,那麼接下來就好辦了。當趨勢轉折的時候,別去接飛刀,別幻想什麼回調來第二波,寧願第二波趨勢起來時再去追。

市場不好的是由一定要去進行迴避,相信自己的感覺,在沒有賺錢效應,趨勢有明顯下跌的行情中,你去投資,那無疑是自尋死路。當然那操作模式是跟個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係的,本人的個性決定了自己以上的覆盤技巧,當然並不是人人適合的,結合自己的投資風格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覆盤模式纔是正確的。

美國有數以萬計支股票,如果要追蹤每一隻股票實在是太過麻煩,所有很多機構或者是投資者都會通過指數來衡量整個市場的走勢,同樣也代表了整個市場中部分股票的市值變化.

之前我也不懂這個理念,後來是盈富財經學院的老師告訴我的,這三大指數是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不同的算法形成的股價指數,分別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通過這三大指數我們基本能夠判斷出一段時間內的美股走勢。

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納指反映的是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隨行情波動時的股票平均價格指數。

2、道瓊斯指數:道指是美國曆史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股指之一,其創立者屬華爾街日報與道瓊斯公司。

3、標準普爾指數:標準普爾指數建立於上世紀50年代,其創立者是全球知名的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公司。

发布于 2024-09-07 00:09:54
收藏
分享
海报
46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