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界
商界導讀:蘿蔔快跑的衝擊,其實是從心理上加大了網約車和出租車從業者的焦慮,爲日益內卷的行業所積鬱已久的情緒找到了一箇發泄出口。
1
2011年,中國手機用戶突破9.5億,3G用戶突破3億,移動互聯網市場加速爆發。這一年,也被稱爲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當年的出租車公司實在難以想到,就在2012年,一家新成立的名叫“滴滴”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會砸了他們的飯碗。
到了2017年,短短五年時間,滴滴日均訂單量超2500萬,這是任何一家傳統出租車公司無法觸及甚至難以想象的業務體量。毫無疑問,滴滴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出租車公司”。而這背後,是移動互聯網在出行領域對傳統行業的“降維打擊”。
科技大爆炸時代,技術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帶給現實行業的“降維”打擊也越來越頻繁。曾經身處移動互聯網浪潮之巔,代表高維商業的滴滴,短短几年,已經淪爲“傳統行業”。如今站在更高維度俯視滴滴的眼睛,來自AI領域。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佈了ChatGPT,併成功通過了“圖靈測試”(圖靈測試是評估機器是否能以人類無法區分的方式進行交流的一種標準,是衡量人工智能智能水平的重要測試)。自此,世界正式跨入AI紀元。
AI的一項細分領域便是自動駕駛,百度成爲國內早期的佈局者。
2
無論是從認知還是行動上,百度都算得上國內對AI理解較爲深刻的大廠。或許百度早料到了其核心搜索業務在未來會受到AI的“絞殺”,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團隊,開始探索自動駕駛技術。
2014年,百度官宣了自動駕駛汽車Apollo項目,並迅速在一年後發佈出自動駕駛汽車Apollo 1.0版本,實現了自主駕駛的基本功能。而彼時,滴滴與快的之間的“快滴大戰”正如火如荼。
移動互聯網與AI的各自進化,表現出了非線性的平行關係,毋須待移動互聯網進入衰落,AI的種子就可以自生萌芽。高維打擊低維,本質上可以毫無因果。
蘿蔔快跑是百度自動駕駛的商業落地,於2022年2月正式落地深圳運營,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長沙、滄州、陽泉等多箇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
當時,不少人將其視爲“概念車”,很難想到短短几年內,蘿蔔快跑就已經能夠“接客”。
最近蘿蔔快跑的出圈,是因爲實際運營業務在武漢實現了爆發:截至2024年7月,蘿蔔快跑在武漢市單日單車峯值超20單,與出租車司機單日訂單量相當,總訂單量已超過600萬單。
網傳武漢實際運營的蘿蔔快跑達到了1000輛,但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在7月11日回應只有400多輛。
歷史沒有新故事,蘿蔔快跑當下上演的,無非是當年滴滴的舊劇本:新技術帶來新模式,新模式打翻了舊飯碗。
3
出行市場中的飯碗是有限的,一箇蘿蔔快跑的訂單,取代的是一箇網約車或者出租車的訂單。
公開數據顯示,武漢市日均運營的網約車數量接近3萬輛,出租車數量接近1.7萬輛,相比之下目前僅400多輛的蘿蔔快跑尚不能產生實質性的衝擊。
蘿蔔快跑的衝擊,其實是從心理上加大了網約車和出租車從業者的焦慮,爲日益內卷的行業所積鬱已久的情緒找到了一箇發泄出口。
就拿現有的400多輛蘿蔔快跑來說,或許確實砸掉了400多箇網約車或者出租車司機的飯碗,但有人的舊飯碗被砸掉,有人獲得了新飯碗。400多輛蘿蔔快跑中,有200輛配備了安全員,其餘是遠程監控,一箇工作人員監控3輛車。
假設在未來某個階段,蘿蔔快跑真正實現了無人駕駛,但就真的能夠完全取代網約車和出租車嗎?
強勢如滴滴,也沒有徹底將出租車司機的飯碗砸光,目前在武漢市依然保持着網約車和出租車1.7:1左右的動態平衡。
商業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無人駕駛沒有那麼完美,網約車和出租車也沒有那麼脆弱。
如果無人技術能夠對行業產生這麼大沖擊,那麼無人零售早就對羅森和7-11等造成巨大沖擊了,爲什麼現在最火的零售反而是“以人爲本”的胖東來?
用過蘿蔔快跑的用戶反饋,除了目前價格優惠的吸引力之外,還有乾淨無異味、行駛穩重、空調音樂自由調節等優點,而這些優點真的是因爲無人駕駛才能實現的嗎?
假使胖東來整改網約車和出租車行業,放棄對業績增長的一味追求,減少司機抽成,增加人文關懷,司機在乘客端能實現“胖東來式”服務,這樣的出行行業,會被蘿蔔快跑嚇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