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残犹有傲霜枝表现了菊花的什么品质

菊花被稱爲花中四君子之一,從古至今被人們廣爲歌頌,宋朝詩人鄭思肖筆下,菊花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蘇軾筆下的菊花是“荷葉已近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他們都表現出菊花堅強不屈和高潔的品質。

菊殘猶有傲霜枝表現了菊花的什麼品質

菊殘猶有傲霜枝表現了菊花的孤標傲世的精神。菊之所以被譽爲霜下之傑,不僅因爲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爲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

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菊花象徵哪些精神品質

菊花還象徵着堅強不屈的精神,菊殘猶有傲霜枝,它在百花謝後傲霜綻放。

菊花的品質是高潔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菊花還象徵着革命精神,象徵着俠士,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代表着堅強不屈,代表着高風亮節,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菊花的品質和精神是我們民族賦予的。

荷葉已近擎雨蓋菊殘猶有敖霜枝寫出了什麼特徵

荷葉已近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詩人用荷花的“盡”來襯托菊花的“傲”;以荷盡的夏日和菊殘的秋色來對比襯托由欣欣向榮的橘樹裝點的初冬,突出了朝氣蓬勃的橘樹,突出了詩人對橘樹生命力(或高尚節操)的由衷讚美。

本詩也運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種植物來比喻人的高尚節操”。

蘇軾在什麼情況下寫了贈劉景文

此詩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纔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发布于 2024-09-19 10:09:56
收藏
分享
海报
130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