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3000点后 涨得最猛的为何是医药?

在上週一箇交易日,醫藥板塊尤爲耀眼。Wind數據顯示,10月27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大漲4.11%,領漲A股。

在27日漲幅前十的細分板塊中(根據萬得概念板塊劃分),醫藥相關概念佔據九席。

萬得概念板塊漲幅TOP10(20231027)

數據來源:Wind

醫藥板塊緣何大漲?

一方面,十月中旬以來醫藥板塊連續下跌,如果把時間拉長,醫藥板塊的這波熊市已近3年,本就積蓄了較強的反彈動能。

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大幅調整後,醫藥板塊估值處於低位區域,從風險和收益角度出發,醫藥板塊的中長期投資價值或也值得關注。

風險角度:負面因素逐步弱化,積極因素體現

過去三年,醫藥板塊表現欠佳。

以申萬醫藥行業指數爲例,Wind數據顯示,其從2021年2月份高點近13500點,調整到目前8400點左右,回調幅度達38%。

爲何回調?

一方面是過去幾年,醫保壓力越來越大,政策控費的力度超出市場預期。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層次的原因,醫藥行業存在較多重複競爭、企業創新力不足的情況,都制約着醫藥行業發展。

經過3-5年的調整和消化,醫藥行業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包括集採影響逐步弱化、醫保談判降價預期逐步穩定、審評審批方面創新藥同質化競爭問題有望解決、醫藥反腐影響逐漸淡化等等。

隨着負面影響的弱化或改善,醫藥板塊有望結束調整,逐步向上。

收益角度:成長性高,細分行業機會大

即使在集採、藥品降價的背景下,過去幾年醫藥行業的成長性依然很高。

一方面,花在醫療上的錢在增加。

從我國醫療總費用上看,根據數據,我國衛生總費用從2018年的5.9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68萬億元,增幅近30%。

另一方面,醫保支出壓力也在逐步緩解,2022年年末結餘創三年新高。

根據2022年《2022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我國醫保基金2022年實現總收入3.07萬億,累計支出2.44萬億,年末基金累計結存42540.73億元,爲近三年新高(2021年結餘36156億元、2020年結餘31500億元)。

疊加老齡化加速帶來的機會,以及人羣疾病譜的變化,醫藥行業本身是不缺需求的,不少細分子行業具備很好的投資機會。

例如,有些行業屬於新興領域,本身領域即處於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過程中,比如結構性心領域、最近很火的減肥藥市場、“衰老性疾病”的醫治等等。

另外,一些醫藥細分板塊除了本身增速很快之外,還處於進口替代的背景下,比如骨科。隨着集採的推進以及技術創新的進步,國產滲透率有望快速提高。

市場角度:估值仍處低位區域,機構或在加倉

從機構持倉看,東北證券統計了三季度基金持倉數據看,發現今年三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倉位TOP3的行業分別爲食品飲料、醫藥和電子。

其中,醫藥行業倉位由二季度末的12.24%增至三季度末的13.34%,逆市增長了1.1個百分點(同期醫藥板塊跌8.74%),機構或正低位佈局醫藥板塊。

估值層面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醫藥行業估值PE(TTM)爲26.07倍,處於近十年來13%分位。

換句話說,目前的估值低於近十年來87%的時間,仍處於低位區域,向上空間或較大。

在低估值、利空逐漸消化、行業本身有潛力等背景下,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對醫藥板塊中長期前景表示樂觀,認爲醫藥板塊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邊際改善雙重驅動下,有望迎來估值提升,萬億市場的醫藥板塊細分領域衆多,不缺結構性機會。

醫藥行業的中長期投資邏輯始終以“量”和“價”這2個核心變量爲基礎。

“量”受益於老齡化及疾病譜變化,“價”則受制於醫保政策,近2年醫藥板塊估值大幅調整也主要受醫保政策的擾動,當前醫保控費政策邊際有所改善,邊界逐步清晰。

目前板塊估值處在歷史底部附近,同時交易擁擠度大幅緩解,板塊風險釋放充分,且產業長期成長邏輯並未,估值匹配的優質醫藥股有望迎來真正價值投資機會。

发布于 2024-09-17 22:09:23
收藏
分享
海报
53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