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初学者买什么调的笛子

竹笛是由竹子製成的吹奏樂器,竹笛的原名稱爲滌,又稱爲橫吹,是我國漢族的傳統樂器之一。竹笛的種類很多,有定調笛、梆笛、低音笛、短笛等多種種類,每個種類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難易程度。新手在選擇竹笛的時候,英愛選擇較爲簡單的竹笛類型。

竹笛初學者買什麼調的笛子

初學笛子,常用F調或G調的笛子,因爲這兩種調的笛子較容易吹響。

笛子的常用調有CDEFG,五種調的區別爲:CDEFG各調笛子從長到短,音從低到高,各調的開孔距離也會不一樣。C調D調長較粗,爲曲笛吹起來氣息要求要高一些,F調G調爲梆笛,要細一些,短一些,容易吹響,所以建議初學首先F調或G調。

竹笛的基本構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裏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F有7個按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1.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裏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2.笛塞: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裏。

3.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笛管內,使笛膜和竹管內的氣流產生振共振。

4.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在這裏起着變化音色的作用。

5.笛膜: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6.按指孔:共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7.上出音孔:可用來調音,起着劃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

8.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

9.海底又稱笛頭: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流動,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10.扎線:纏於笛身外面,起保護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11.鑲頭: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稱爲鑲頭。

竹笛有多少種分類

主要有6種分類。

1.玉屏笛

產於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用當地的小水竹製成。笛身呈橢圓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鳥獸、蟲魚或詩文等圖飾,工藝精細。成對的雌雄笛更爲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騰龍”;雌的笛管略細,發音明亮,上刻“彩風”。這種龍鳳對笛,在工藝上頗具特色。

2.定調笛

每支笛子固定一箇調,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適應不同調子樂曲的演奏,最適宜獨奏或參加樂隊演奏。它給吹奏者帶來方便,可以不變指法,只用與樂曲相應的調笛吹奏即可。

定調笛在笛身的吹孔與音孔之間,裝置銅製插口以調節吹孔與音孔的距離。這種經過改進的定調笛,能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可通過調節管長來控制音準。

定調笛將對中國的竹笛名稱統一起積極作用,因爲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這既符合民間傳統演奏習慣,又解決了笛子在調高問題上的混亂,併爲記譜和演奏帶來很大方便,它完全適用於傳統的六孔笛和各種改革笛。

3.梆笛

因伴奏梆子戲曲而得名。這種笛子通常分爲:F調梆笛、G調梆笛、A調梆笛。管身較曲笛細而短,可能是小橫吹的遺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種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

4.曲笛

因伴奏崑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這種笛子多爲D調或C調乃至降B調,管身粗而長,可能是大橫吹的遺制。

音色渾厚而柔和,清新而圓潤。廣泛流行在中國南方各地,最適於獨奏或合奏,是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和崑曲等戲曲音樂中富有特色的重要樂器之一。

5.短笛

又叫學生笛,笛身短小,一般無基音孔。分有膜孔和無膜孔兩種,練習或合奏用的。

6.低音笛

隨着樂器的改進,加之音樂多樣的發展。笛子種類也就越來越豐富。例如:低音長管、彎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於b1的稱爲“低音笛”,如:大A調、大G調、大F調、大B調、大C調等。

发布于 2024-09-17 13:09:20
收藏
分享
海报
83
目录